娄底市第一中学欢迎您!
A- A+ 网站首页 师资力量 正文

娄底一中副校长毕政之访谈

让学生学得开心  教师教得舒心

——访优秀教育工作者毕政之

文/胡方良

2014年,对于娄底一中,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南校区的建成使用让这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而对于一名教育追梦者——毕政之来说,2014年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娄底一中提供了他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作为娄底市政府人才引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毕政之8月中旬走马上任,担任南校区业务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主抓教育质量。毕政之此前先后任职新化三中、新化上梅中学、冷水江一中,是数学高级教师,省数学学会会员,奥赛教练,担任过数学教研组长、教务主任、业务副校长,有着丰富的教育及管理经验。任职城南第一天起,毕政之便踏上了一段探索教育的新征途,他的人生履历上写满了辉煌的过去,亦将写满灿烂的当下和未来。

第一次采访是在晚上十点左右,敲开办公室门,一位戴着眼镜、衣衫讲究、精力充沛的中年男子出现在面前,他就是毕政之。只见办公桌上堆放着各种资料,他正在执笔写着什么,眉头紧锁,后来才知道,他正在为第二天的教工大会发言作准备。看见我进来,他热情招呼,温和的眼神让人舒适。第二天整整一个上午,毕政之接受了第二次采访。采访中,毕政之一直保持着一种睿智的姿态,逻辑严密,视野开阔,给我的感觉很随和,平易近人,就像和他共事多年的姚君老师说的:“毕老师,和人相处很随和,很正直!”采访透露出毕政之对教育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要办好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核心要素,辩证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共振;而在教育实践中,要正确引导,使学生爱学习,教师爱教学,这样的教育才是美好的。

以生为本的教学能手

早在新化任教期间,毕政之就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数学四才子”之一,凭借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入的学科研究,年仅24岁就担任了教研组长,曾连续三年荣获“新化县立功人员”称号,这在当时是莫大的荣誉,之后,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毕政之来到冷水江一中工作。

作为一线教师,毕政之总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研究学生是他一贯坚持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知识基础如何,身心状态怎样,对于老师的接受度如何等等,都成为他重点考虑的问题。正因如此,毕政之上课会真诚地关心学生的情绪反应,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他的课堂总是有效并且高效的,学生对学习感到轻松愉悦,他也深受学生爱戴。

为了体验学生做习题的感受,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毕政之特别注重训练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他每天都会做大量的练习,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参考书上的题目,什么答案、在书上哪一页他都做到心中有数,有同学问到,他能立马讲出答案,同学们对此感到很神奇,很佩服,而学生的佩服心理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能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通过这种训练,他更能敏锐地抓住题目中的知识点和难点,使得习题讲解更高效。

毕政之强调教学和科研要紧密结合,他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省与思索,思考的结晶便是近20篇在全国核心期刊、省级刊物上发表的有分量的研究论文。

凭借着高深的专业水平,毕政之多年来担任奥数教练。在培训过程中,他通过精选例题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举一反三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多人次获得全国奥数一、二等奖和希望杯金牌。

谈到学习习惯时,毕政之特别强调一个细节,他会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将教材、配套参考书和笔记本这三种资料准备好,并且会一一检查,不按要求做的学生,会单独谈话,时日一长,这种要求就内化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学习。毕政之说道:“学习习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乃至班纪班风、校纪校风。”

担任教研组长期间,毕政之通过开好教研活动,做好科研课题等方式协调好本组成员的关系,使得“文人相重”蔚然成风,整个教研组更具凝聚力和积极性。在为人处事上,他更是发扬高风亮节,将评先评优的名额让给他人。更让人赞叹的是,从97年开始,他领导本组教师针对高三创造性地编写了“小题训练”系列书籍,这在当时是很前卫的做法,不多久,“小题训练”便显现出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基础打得更牢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引得邵阳、娄底、湘潭等地的学校争相前来购买。

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毕政之的教学从细节入手,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和习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的课堂是轻松而高效的。谈到好课的标准时,毕政之说道:学生是评价课堂的首要标准,喜欢任课教师是第一位,上课学生的精神状态要好,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重点难点,通过课堂使学生喜欢这门课,对它感兴趣。这就是好课!

敢闯敢创的管理智者

在教学一线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成为毕政之日后在教务主任和业务副校长岗位上进行教学管理的宝贵资源。他从不墨守成规,始终对教师和学生倾注人性关怀,在他的管理下,学校的教学工作井井有条,运转高效。

毕政之非常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他理解一线教师很辛苦,而老师们都是知识分子,对尊严更看重,所以,在管理中,他始终对老师们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才能走进老师的心灵深处,而他也认为教师与管理者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协作相互提高的,管理就是服务老师,服务学生。为了合理地提高教师的待遇,毕政之大胆地通过多种途径从校外引进福利;为了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他尽全力帮助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关心教师父母赡养。老师的子女从小学到大学,他都经常过问,尽力帮忙,这种浓郁的人文关怀,让老师们非常感动,也增强了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高考质量是一所高中的生命线,离开这个,学校工作将无法推动,抓高考和抓素质教育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讲到抓高考质量,毕政之深有感触。作为行家里手,毕政之在这方面自有过人之处。除了合理、科学安排备考进度,使复习更具有效性,科学使用各种复习资料,巩固基础,用好纠错本,分析月考和模考试卷等常规手段外,毕政之还从以下几条途径着手,提高备考效率:三位一体,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在经费、福利待遇上向高三教师倾斜,分派各类刚性指标,将高考成绩和评先评优挂钩,以此促进有效竞争;通过班主任、年级干事狠抓班纪班风,开展励志演讲,通过榜样示范引领提高学生的热情和信心;定期召开家长会,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家长协助及时疏导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在拔尖培优方面,毕政之堪称专家,他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培优策略,这也是他管理上的一大成就。首先,他会注意观察,挖掘有潜力的学生,再组建尖子班,以奥赛训练的形式来促进高考。其次,精挑细选经验丰富,有教学激情的骨干教师进行教学。再次,联合家长和班主任,做好心理疏导,保证成绩的稳定性,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他还邀请名牌大学的校友返校作励志演讲,传授学习方法,在冷江一中,大家都觉得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不是一件难事。他细心观察,从高一起就引导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和潜力正确选择文理分科,经过引导,每一届年级前十名的学生中至少有两名选择文科,他创造性地从高一开始开办文优班和理优班,培养尖子生,留住了优秀的文科生源,凸显了该校的文科优势。2013年高考,冷水江一中包揽了娄底市文科前五名,共有七名考生挺进市前十名;2014年高考,进入市文科前十名的达五人。冷水江一中的文科实力在全省都是有名的,文理科优秀率在全省也是名列前茅,10年间,共有50余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拔尖培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冷水江一中也因此成为了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和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最让这些优秀学生感到舒心的是,毕政之会经常性地与每个学生面对面沟通,每次考试,他都会针对错题进行剖析。毕政之和那些清华、北大学子都一一当面交谈过,他们考试的试卷,他都一张张看过,这就是坚持!这些尖子生们感受到的是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而非冷冰冰地教学,这让他们很感动。

在自主招生方面,毕政之经验丰富。他带领学生一起研究自主招生的考试形式和命题风格,坚持以课外培训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最后冲刺阶段,还大胆地停课进行集中培训,每一年,都有许多学生通过自主招生选拔进入重点大学深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管理同样如此,管理者必须深谙教育规律,才能万变不离其宗,创造新的策略,提高管理效能。讲到管理体会,毕政之说道:“作为教师也好,管理层也好,要敢闯敢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实践,把常规手法和创新手段结合起来,提升教育质量!”

顺势筑梦的教育信徒

怀揣着满腔的教育热情,毕政之来到娄底一中南校区,他的梦想将伴随学校的发展而飞翔。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毕政之从8月中旬履职以来,积极调研学校办学遇到的阻碍和困难,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使开学阶段的教学工作稳步有序地推进,为了规范教学行为,毕政之和领导班子充分讨论,制订了备课制度、课堂制度、作业制度、师生评价制度、课外辅导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教学区,在办公室,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我们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新的娄底一中承载着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教育愿景,毕政之和校长范彦江等领导班子着眼现实,面向未来,为学校谋划长远发展,誓将娄底一中打造成省内知名的优质品牌高中。

为了保证南校区平稳过渡,开学初,毕政之从狠抓班纪班风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考虑到新进教师来自各地,教学风格差异较大,他下大力气落实教学常规,协同教研部门,做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他制定了周考制度,命题上要求都是选择题型的基础题;为了培养学生诚信和公平意识,开好头,第一次月考,他狠抓考纪考风,要求一个考场两个老师监考,监考务必从严。……通过种种措施,目前的南校区教学稳步推进,学风渐浓!

提高娄底一中的高考质量是首要的任务。在对比分析了娄底地区各高中录取分数线及近几年高考情况之后,针对娄底一中生源质量差的实际情况,毕政之实施了“低进高出”方案,并确定了高远的本科上线目标。他认为,目标定高一点,虽然压力更大,但却能激发人的斗志和潜能,对整个教学工作起到一个引领、激励的作用。他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年级和班级,实行年级整体承包制和班级责任制,艺体生高考指标也实行包干制。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他将教师的评先、评优、职称以及校内浮动工资与教学质量挂钩,使“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释放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对高中的办学起到了引导规范作用,毕政之站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娄底一中课改实际,和领导班子研究如何推进“生本智慧大课堂”。从开学之初,他就在全年级部署使用导学案;开学一个多月来,班级文化建设蔚然成风,教室外的墙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学们踊跃参与;他组织班主任培训,落实班级小组建设,在课堂上小组学习的方式已经很普遍;鼓励老师们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创造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协同教研部门开展“同课异构”,组织备课组成员上示范课,听课,评课,教研教改落地生根。

针对学生原有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毕政之实行了分层教学。他组建了实验班、交流班和平行班,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进度、教学难度等都会有所不同,让学生更合理而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毕政之要求任课教师在晚自习辅导学生,语文和英语教师早自习要辅导学生进行晨读,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又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每一个学生受到关注,更乐于学习!

毕政之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信心,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之前的五分钟,专门安排了励志教育环节,该环节由任课教师进行组织,以学生励志演讲为主线,通过榜样示范、故事讲述等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刻苦努力学习,做快乐的学习者。

娄底一中与长沙一中合作共建现代教育实验学校,构建“校际合作共同体”,毕政之指出,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通过开展师生互派交流、打造名校长和名师工作室、共同承担科研课题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屈原也有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毕政之的教育梦想是远大的,他在教工大会上就袒露了他的心声:“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把娄底一中建设成为一所教育理念科学、教学质量卓越、办学特色鲜明、文化个性突出,在省内外享有声誉的优质品牌高级中学;培养一批又一批基础扎实、素质优良、胸怀博大,能适应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学生,让娄底一中得到教育部门、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

做教育,必须有一颗博大的胸怀和一种高屋建瓴的姿态。就像娄底一中校长范彦江先生所阐述的:“娄底一中要‘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就是要做‘正教育’,不做‘反教育’(违反规律,认分不认人的教育),就是要做‘真教育’,不做‘假教育’(行教育之名,收名利之实的教育)。教育,归根结底是一项道德事业。”毕政之对什么是良好的、有信仰的教育也有类似深刻的理解:“我心目中的良好教育有以下几个标准:教育必须以德为先,立德树人,能够培养学生的诚信、公平、正义、礼仪等高贵品质;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他们乐观积极向上品质的形成,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教育要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应该卸下功利主义的沉重包袱,教会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